汪洋:哪类创新药企易被创投争抢 |【同创观点】

发布日期:2016-12-06


同创伟业董事总经理 汪洋


来源 | 健康界

记者 | 张亮


风险大,收益高——创新药的投资一直被誉为医药行业皇冠上的明珠。在当前国家鼓励创新、为创新药审批开辟绿色通道等政策的推动下,创新药的投资逐渐升温。


不过,在这个遍地皆是创业企业CEO的“双创”时代,什么样的创新药研发企业能够被医疗基金看中?对此,这个领域深耕多年的投资人,同创伟业董事总经理汪洋对创新药的投资逻辑进行了详解。


汪洋曾在国内领先的创新药企业先声药业工作多年,2011年开始在同创伟业专注医疗领域投资。代表案例:医药方面,景峰医、康辰制药、天一时制药,SIMR;医疗服务方面,方恩医药、华康移动医;医疗器械方面,乐奥医疗,金仕生物。在投后管理上,他曾帮助景峰医药完成对海南锦瑞制药和大连金港药业的收购。


医疗基金的投资逻辑


汪洋在进入投资行业之前是在先声药业从事市场销售工作,做到华南大区经理,管理粤闽桂琼四省的经销商和代理商。随后,因缘际会,在先声药业集团并购部开始从事医药企业收购。


“那个时候小的药企估值低,1-2亿元、2-3亿元的估值。到09年有了创业板,那些有一两个好产品的小企业发现可以IPO,市盈率60-70倍,比被并购赚多了,因此不愿意被兼并收购,并购业务也就越来越难做。”汪洋回忆说。


健康界整理了一些医药上市公司近期的并购案例。其中冠昊生物以18亿元收购年抗生物企业浙江惠迪森药业有限公司,15倍的PE完成收购。此外,业界最为知名的收购案例之一,上海莱士于2013年收购血制品企业郑州邦和生物药业有限公司,邦和药业2013-2015年净利润分别为8243.69万元、18729.17万元及32152.41万元,虽然上海莱士当时的收购总金额为18亿元,已经成为当时的天价并购,不过就目前来看,20倍的并购PE,对于一家成长性极高的创新药企业来说仍属于低估,上海莱士也在收购了邦和药业以后,股价一直爬坡至2015年的千亿市值。


一些创新药企业在看到邦和药业的巨大上升空间后,宁愿独立上市也不愿被低价并购、2011年,汪洋加入同创伟业,专注医疗行业投资。汪洋发现与企业并购相比,基金投资由于持有的是企业的少数股权,对团队和公司基本面、管理规范程度、上市可能性更看重。而企业并购因为比较关注产品技术,且会派人去被收购企业进行管理,因此更关注企业的产品与集团战略之间的协同性。从企业到基金,可选择投资的面大大拓宽。


据了解,同创伟业早在2010年就开始搭建专业化的医疗投资团队,行业合伙人陆潇波具有10年以上医疗销售市场方面的丰富经验、也有过医疗实业创业经历;成员全部来源于医药行业内知名企业。同时医疗团队始终坚持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行业研究。


“我们团队始终坚持价值投资,当时花了很多钱买行业数据库和研究报告,做细分市场的案头研究,国外和国内的行业动态都会详细了解。”汪洋说,他们会选择市场大、发展快、潜力大、行业壁垒高的企业,且创始人能力要强,有领导力。


基金看中高复合增长率


什么样的创新药企业会被医疗投资基金争抢?汪洋认为是具备高复合增长率的创新药企业,汪洋举了一个他曾经投过的企业景峰医药。


景峰医药(原名上海景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1月23日,是以创新药为核心,品牌非专利药为主流的专业药品研发生产企业。这家企业专注于心脑血管类、神经内科类、镇痛类、骨科(关节炎)类、风湿骨病类等领域的新型医药制造企业,公司生产的佰塞通(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在国内心脑血管中成药市场占有率排名前列(约15位左右),同种类产品排名第一。佰备(玻璃酸钠制剂)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二(仅次于博士伦福瑞达)。


最让投资人感兴趣的其实是,景峰的创始人叶湘武。他是上市公司贵州益佰制药的创始人之一,其高管团队(包括生产、研发、销售等主要部门负责人)也大都来自于贵州益佰。“这是由一个非常有领袖魅力的企业家带领的一个极其精干且有凝聚力和进取心的团队。”汪洋说。


早在2011年年初,同创伟业就与景峰医药进行过接触。景峰在2011年底启动PE融资进程,并对全国的知名机构进行了一番初筛。“最开始,我们都不在初筛入围名单里面。”汪洋说,景峰医药作为当时业内的明星项目,PE机构之间也进行了激烈竞争,这其中不乏IDG,君联,九鼎,德福等大牌机构。同时景峰医药当时提出的高PE倍数的估值,对于所有准备要投资景峰的机构都是一项非常大的挑战。


尽管如此,同创伟业医疗团队通过对企业的深入尽职调查,依靠对医药行业销售市场方面的深刻认识、和对景峰产品及团队营销能力的理解,认为景峰未来具有非常大翻倍成长的可能性,通过企业的高成长可以化解高估值带来的挑战。


在汪洋及整个团队的精心策划、不懈努力下,终于争取到了联合投资机会。不负所望,景峰医药加速发展,2011年——2013年营业收入年复合增长率高达52%,扣稅后净利润的年复合增长率更是达到了100%。后续二轮融资的时候,同创伟业也是毫不犹豫的追加投资景峰医药。


在2013年,景峰医药已经达到主板的上市要求。但当时国内IPO已经暂停且不知何时开闸,已经递交IPO申报材料的企业为数众多。若选择排队等候,企业可能错失发展良机。综合考察对比各项因素后,同创伟业与景峰管理层及其它投资人反复商讨沟通,决定在A股通过借壳的方式实现上市。虽然借壳过程一波三折,从披露到最终完成借壳,历时一年半的曲折过程,最终还是实现成功上市,而同时期的一批优秀的制药企业仍在IPO排队等待审核过程中。


早期创新药更易融资


由于创新药的回报比较高,因此现在很多资本集中在创新药的后期投资上。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骆燮龙曾公开批评说,投资创新药“报个团玩玩”的心态不可取。“我国目前的资本不够成熟,大家都瞄着后面,只要是快出来了,就拼命投,而前面的阶段却没人投资。这样的话导致药物研发真正缺钱的阶段是在前面,到后面,一个快要上市的新药,提前3个月的时间,投资机构几个亿也敢‘砸’。”


汪洋继续坚守着价值投资的理念。他透露说,最近投资了一个非常早期的创新药,还有一年才能上临床。之所以选择投这个药,一是巨大的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二是看中其研发团队。“创始人是中科院神经所的博士后,导师是院士,在治疗疼痛的药物研发方面非常权威。”汪洋说。


他解释说,尽管这个药还有一年才能临床,但估值相对较低,而且比较灵活,不一定要等到上市,可以进入临床二期以后,到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由于这个药物其具备全新的治疗机理,已得到充分验证的安全性,以及细分市场缺乏有效药物,回报有机会达到十倍以上。“很多人喜欢投临床三期的药,认为风险小。但我不这样看,因为三期死了,就死的很彻底。在美国,从临床二期到临床三期,有80%的药会被FDA毙掉。”


骆燮龙也表达过类似观点。他曾公开指出说,项目的培育和资本的成长是略脱节的,并非完全对应。成熟的医药产业市场投资是,在医药研究阶段首先有天使基金投资,培育项目看是否有希望,然后进入VC阶段;做到临床二期三期,药品看到上市的可能性,PE全部定了,这时成熟的资本和成熟的药物是相对应的。一棒接一棒的把项目做好,中间可能有三四轮的资本去投资,每一轮资本相对理性。